面癱的醫學名稱是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俗稱歪嘴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病。時下正值冬春交替季節,氣溫變化無常,容易誘發面癱。 從病理角度分析,面癱是由于面神經受寒冷刺激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癥。患者往往在清晨洗臉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部毫無表情、動作失靈、嘴巴歪斜、鼻唇溝消失、口角下垂;刷牙時流口水,進食時咀嚼困難、牙齒容易塞飯、味覺消失。嚴重者出現面部腫脹、下眼瞼外翻、眼睛變大,不能完成閉目、蹙額、皺眉、露齒等動作。此病好發于20-50歲的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那么,我們該怎樣預防面癱呢? 中醫認為,面癱是由于風邪侵襲經絡,營衛脈絡空虛,肝腎不足,肝風內動而致。如果人體過度疲勞,再受到風邪侵襲,影響氣血運行,導致經絡失和,就可能出現口眼歪斜。 預防面癱,第一,應注意身體的保暖,尤其是冬春兩季的夜晚,要避免受寒著涼,嚴防淋雨受潮,并注意勞逸結合。 第二,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加強營養,增強脾胃功能,以利強壯筋骨。另外,以樂觀平和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減輕心理壓力,避免過度勞累。 第三,睡覺時要關好門窗,避免面部長時間遭受冷風吹襲,特別是耳后部免受風寒侵襲。遇到大風和寒冷的天氣,出門前要輕輕拍打面部、耳后、頸部的一些重要穴位,增強自己的御寒能力。 對于頻繁飲酒人士,除了要注意以上幾點外,還有酒后臥床時不要長時間壓迫面部神經。 一旦發生面癱,應該及早就醫,進行針灸及其他相應的治療,大多數患者能治愈。 (陽泉市衛生健康促進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