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氣溫變化頻繁,各類傳染性疾病傳播風險增加。家長需高度重視這一時期孩子的健康管理,尤其要注重手衛(wèi)生、用眼健康和作息規(guī)律,確保孩子的身體健康。 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yī)師朱小寧提醒,初春是流感、支原體肺炎、手足口病等傳染性疾病的高發(fā)期,而手部衛(wèi)生是預防這些疾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家長和老師應加強對孩子的手衛(wèi)生教育,特別是在飯前便后、接觸公共物品后、外出歸來后,必須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徹底清潔雙手。此外,應盡量避免用手直接觸摸口、鼻、眼等部位,以減少病原體侵入的機會。 除了手衛(wèi)生,增強免疫力也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市婦幼兒童保健科主任、兒童保健專家李華提醒,家長可為孩子吃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牛肉、雞蛋、豆制品、牛奶等。 同時家長、老師要鼓勵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除了利用課間操和體育課時間進行適度鍛煉,以增強體質,還要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讓孩子到戶外陽光下度過更多時間,保證每天2小時以上或每周達到14小時的日間戶外活動。當然,外出運動也要注意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 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有助于調節(jié)身體代謝,減少體重增加的風險,同時也利于青少年大腦發(fā)育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青少年要保證充足睡眠,小學生不少于10小時,初中生不少于9小時,高中生不少于8小時。 在預防傳染病的同時,學生的用眼健康同樣不容忽視。在校內,學生用眼較多,家長和老師應嚴格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chǎn)品的時間,鼓勵他們多參與戶外活動,并督促孩子每天堅持做眼保健操。此外,學生需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閱讀時保持33厘米左右的視距,坐姿端正,避免歪頭或斜視;學習時光線應適中,最好從左側照射,避免在過亮或過暗的環(huán)境中用眼;用眼時間不宜過長,每隔一段時間應閉眼休息或遠眺,緩解眼部疲勞。 除了身體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也需要關注。面對學校的學習任務和課程壓力,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焦慮情緒。家長和老師應及時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調整心態(tài),確保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 總之,春季是傳染病高發(fā)期,手衛(wèi)生、用眼健康和規(guī)律作息是保障學生健康的重要措施。通過家校共同努力,孩子們將以更健康的身體和更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吳 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