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認識中,中風往往在冬春季多發,那為什么夏天也會中風呢? 陽煤總醫院中醫科醫生楊國富解釋說,隨著現代生活模式的改變,尤其是空調的廣泛使用和冰鮮水果的充足供應,炎炎夏日雖然氣溫很高,但我們常常把自己置于一種“冰凍模式”之中,這就造成了溫差加大和氣血逆亂,因此夏天很容易發生中風。此外,夏季人體出汗多,容易導致水分丟失,出現血容量下降,腦供血不足,血液變得黏稠,從而提高中風的概率。 那么,夏天如何預防中風?楊國富從中醫角度給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議。夏季室內空調的溫度不宜設置過低,一般成年人在空調房內最適宜的溫度為26℃,室內外溫差最好不超過7℃,而且要避免冷風直吹身體,空調可以設置成掃風模式。同時要注意頸部、腰背部、腿部關節等的保暖。另外,如果待在空調環境的時間較長,或者夜間睡眠期間開著空調,建議早起后泡一杯生姜水溫服,暖脾胃,散寒氣。 夏季養生重在養陽,如果此時進食冰鎮等寒涼食物,必然重創脾陽,造成寒濕內困,所以應該避免進食生冷食品,包括冷飲、冰鎮水果等。另外,人體出汗過多或者腹瀉后,應及時補充水分,以溫水為主,沒有高血壓的人群可以喝適量淡鹽水。 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機體能量消耗大,出汗增多,容易疲乏,因此暑熱天氣應以“少動多靜”為養生原則,運動宜在早上或傍晚相對涼快的時候,選擇和緩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慢跑等,且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以身體感覺舒暢即可,避免出汗過多。另外要注意運動后不可立即洗浴,忌用涼水洗澡。 楊國富建議,夏天可以常喝綠豆陳皮湯,能緩解暑熱,調理脾胃。綠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陳皮則可以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平日也可以適當按摩百會穴、風池穴等穴位,幫助調節腦部氣血,預防中風。(翟 ?穎)
|